俗语。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。
1.眉毛:浓~。~开眼笑。
2.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:书~。~批。
3.姓。
1.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;鸟类的羽毛:羊~。鸡~。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~。
2.东西上长的霉:馒头放久了就要长~。
3.粗糙;还没有加工的:~坯。~铁。
4.不纯净的:~利。~重。
5.粗略:~估。~算。
6.小:~孩子。~贼(小偷儿)。
7.指货币贬值:钱~了。
8.姓。
9.做事粗心,不细致:~手~脚。~头~脑。
10.惊慌:心里有点儿~。这下可把他吓~了。
11.发怒;发火:把他惹~了,你要吃大亏。
12.一圆的十分之一;角。
1.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:~人。~服。~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~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远、隔绝)。
2.泛指外国或外族的:~椒。~瓜(黄瓜)。~琴。~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)。
3.乱,无道理:~来。~闹。~吹。~言乱语。
4.文言疑问词,为什么,何故:~不归?“~取禾三百廛兮?”
5.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:~须。
6.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:“狼跋其~。”
7.巷、小街道称“胡同(tòng)”(用作巷名时,“同”读轻声不儿化)。
8.姓。
1.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~女。~孙。~嗣。~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
2.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~。瓜~儿。~实。
3.动物的卵:鱼~。蚕~。
4.幼小的,小的:~鸡。~畜。~城。
5.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~弹(dàn)。棋~儿。
6.与“母”相对:~金(利息)。~母扣。~音(辅音)。
7.对人的称呼:男~。妻~。士~(读书人)。舟~(船夫)。才~。
8.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~。先秦诸~。
9.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~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
10.用于计时:~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~夜(深夜)。
11.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~爵。
12.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~。乱~。胖~。
13.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~门。
14.姓。
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
2.表示同一:咱们是~家人。你们~路走。这不是~码事。
3.表示另一:番茄~名西红柿。
4.表示整个;全:~冬。~生。~路平安。~屋子人。~身的汗。
5.表示专一:~心~意。
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~歇。笑~笑。让我闻~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~声。看~眼。让我们商量~下。
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~跳跳了过去。~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~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
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~请就来。~说就明白了。
9.一旦;一经:~失足成千古恨。
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
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1.用手握住:~舵。两手~着冲锋枪。
2.从后面用手托起小孩儿两腿,让他大小便:~尿。
3.把持;把揽:要信任群众,不要把一切工作都~着不放手。
4.看守;把守:~大门。~住关口。
5.紧靠:~墙角儿站着。~着胡同口儿有个小饭馆。
6.约束住使不裂开:用铁叶子~住裂缝。
7.给(gěi)
8.车把:那辆车的~折(shé)了。
9.把东西扎在一起的捆子:草~。秫秸~。
10.姓。
11.“把”的宾语都是确定的。b)用“把”的句子,动词后边有附加成分或补语,或前边有“一”等特种状语。但在诗歌戏曲里可以不带:扭转身来~话讲。c)用“把”的句子,动词后头一般不带宾语,但有时带:~衣服撕了个口子。~这两封信贴上邮票发出去。d)用“把”的句子,有时候后面不说出具体的动作,这种句子多半用在表示责怪或不满的场合:我~你个糊涂虫啊!e)近代汉语里“把”曾经有过“拿”的意思,现代方言里还有这种用法(“那个人不住地~眼睛看我”)。
12.加在“百、千、万”和“里、丈、顷、斤、个”等量词后头,表示数量近于这个单位数(前头不能再加数词):个~月。百~块钱。斤~重。
13.指拜把子的关系:~兄。~嫂。
1.器具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:茶壶~儿。掸子~儿。
2.花、叶或果实的柄:花~儿。梨~儿。
1.手指聚拢,使物体固定在手中:一把~住。他~起帽子就往外走。
2.人用指甲或带齿的东西或动物用爪在物体上划过:~痒痒。他手上被猫~破一块皮。
3.捉拿;捕捉:~土匪。老鹰~走了一只小鸡。
4.加强领导,特别着重(某方面):~重点。他分工~农业。
5.抢着做:三~两~就把工作~完了。
6.吸引(人注意):这个演员一出场就~住了观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