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山水弯曲处。
山水弯曲处。
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“ 虢公 败 犬戎 於 渭 汭” 晋 杜预 注:“水之隈曲曰汭。” 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水稻》:“北土高源,本无陂泽,随波隈曲而田者,二月冰解地乾,烧而耕之。”《诗·卫风·淇奥》“瞻彼淇奥” 唐 孔颖达 疏:“视彼 淇水 隈曲之内。”
隈曲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weiqu,意思是山水弯曲处,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有记载。
山、水等弯曲的地方:山~。城~。
1.一种韵文形式,出现于南宋和金代,盛行于元代,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,句法较词更为灵活,多用口语,用韵也更接近口语。一支曲可以单唱,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,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。
2.(~儿)歌曲:~调。戏~。小~儿。高歌一~。
3.歌谱: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是聂耳作的~。
1.弯曲(跟“直”相对):~线。~尺。弯腰~背。山回水~。~径通幽。
2.使弯曲:~肱而枕(肱:胳膊)。~突徙薪。
3.弯曲的地方:河~。
4.不公正;无理:是非~直。
5.姓。
6.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(多为麦子、麸皮、大豆的混合物)制成的块状物,用来酿酒或制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