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明代赋役法,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,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;馀百户为十甲,甲凡十人。每年轮流由里长一人﹑甲首一人,催征租税;凡十年一周,曰排年。某一年轮值充当的里长,称"里排"。清初仍之。
明 代赋役法,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,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;馀百户为十甲,甲凡十人。每年轮流由里长一人、甲首一人,催征租税;凡十年一周,曰排年。某一年轮值充当的里长,称“里排”。
清 初仍之。 明 沉榜 《宛署杂记·马政》:“ 宛平 地亩与各衙门什伍犬牙。民贫,驾言餘地,售之贵介;里排不敢问,则为逃絶。而册载虚数,实犂然如旧。”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钱穀·催徵》:“催徵花户钱粮,惟凭里长;而里甲之总催,又有轮充排年。其里排,往往地方猾棍、熟惯衙门者钻充,或在城之豪蠹包揽。”参阅《明史·食货志一》、《清史稿·食货志二》。
1.(~儿)衣服、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;纺织品的反面:被~儿。衣服~儿。这面是~儿,那面是面儿。
2.方位词。里边(跟“外”相对):~屋。~圈。往~走。
3.街坊:邻~。~弄。
4.家乡:故~。乡~。
5.古代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。
6.姓。
7.长度单位,1市里等于150丈,合500米。
1.里面;内部(跟“外”相对):手~。箱子~。话~有话。
2.附在“这、那、哪”等字后边表示地点:这~。那~。头~。
1.一个挨一个地按着次序摆:~队。~字。把椅子~成一行。
2.排成的行列:他坐在后~。
3.军队的编制单位,隶属于连,下辖若干班。
4.指排球运动:~坛。中国女~。
5.用于成行列的东西:一~子弹。一~椅子。上下两~牙齿。
6.一种水上交通工具,用竹子或木头平排地连在一起做成。
7.指扎(zā)成排的竹子或木头,便于放在水里运走。
8.一种西式食品,用大而厚的肉片煎成:牛~。猪~。
9.排演:彩~。这是一出新~的京剧。
10.推;推开:~闼(tà)直入。~门而出。
用楦子填紧或撑大新鞋的中空部分使合于某种形状:把这双鞋~一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