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(隐伏的事物)突然暴发或起作用胃病~ㄧ酒力~ㄧ药性~。②发脾气心怀不满,借机~ㄧ他有些生气,但当着大家的面不好~。
表现;显现。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四畅交於中,而发作於外,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四畅,谓阴阳刚柔也。四者通畅,交在心中,而发见动作於身外也。”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瑾瑜之玉为良,坚粟精密,浊泽而有光。五色发作,以和柔刚。”
发脾气。
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皎传》:“近闻卿与 甘兴霸 饮,因酒发作,侵陵其人。” 唐 陆龟蒙 《甫里先生传》:“先生性悁急,遇事发作,輒不含忍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五四回:“ 李逵 到得上面,发作道:‘你们也不是好人,便不把箩放下来救我!’” 茅盾 《诗与散文》二:“他很想发作一下,然而没有足够的勇气;他只好委屈地忍受。”
发生;产生。
唐 韩愈 《潮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毒雾瘴氛,日夕发作。” 宋 梅尧臣 《公度以余尝语洛中花品作诗以见贻故次其韵》:“今年二月花偏早,发作无节雨与风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六九:“始而亨时,是乾之发作处。” 碧野 《没有花的春天》第八章:“我想你还是到 阿兴 窑上去住几天吧,事情一发作想走也晚啦!”
谓隐伏的事物爆发出来。
宋 苏轼 《又与王庠书》:“某惟旧患痔今颇发作,外无他故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三回:“他回公事的时候,如果工夫耽搁久了,那癮未尝不发作。” 巴金 《寒夜》十八:“你的病刚刚好一点,现在怕又要发作了。”
指迸发。
鲁迅 《彷徨·肥皂》:“‘哈哈哈!两块肥皂!’ 道统 的响亮的笑声突然发作了,震得人耳朵喤喤的叫。”
责备;训斥。
《古今小说·单符郎全州佳偶》:“那通判是个正直之人。见太守发狂,便离席起立,正色发作道:‘既司户有宿约,便是孺人,我等俱有同僚叔嫂之谊。君子进退当以礼,不可苟且,以伤雅道。’”《红楼梦》第一百回:“这 金桂 初时原要假意发作 薛蝌 两句,无奈一见他两颊微红……早把自己那骄悍之气,感化到 爪洼国 去了。”《说岳全传》第十一回:“ 梁王 被 宗爷 一顿发作,无可奈何,只得低头跪下,开口不得。”
发动,开始行动。
《水浒传》第六八回:“却説 法华寺 中 李逵 、 樊瑞 、 项充 、 李衮 ,一齐发作,杀将出来。”《英烈传》第四七回:“正好安置妥帖,只听得一声炮响,即便同时发作起来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回:“数百名甲士,各挺器械,一齐发作,将众官员乱砍。” 张天翼 《菩萨的威力》:“他们的眼睛在深处里钉着他,一动也不动,像在等个机会要发作,猫伏在暗处要扑耗子似的。”
指物质在体内起作用。
《水浒传》第二三回:“ 武松 走了一直,酒力发作,焦热起来。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狱中讼冤》:“须臾间药性发作,犹如钢鎗攒刺,烈火焚烧,疼痛难忍。” 冯雪峰 《两个贼》:“不料在外面的甲贼,酒力马上发作,即刻倒地呼呼睡着了。”
犹暴露、露馅。
《红楼梦》第六七回:“﹝ 兴儿 ﹞听见説‘二奶奶叫’,先唬了一跳。却也想不到是这件事发作了,连忙跟着 旺儿 进来。” 清 李渔 《风筝误·释疑》:“只怕是看荷花的事情发作了。他若与我娘子面质起来, 老韩 听见説我调戏他妻子,这场怨恨怎得开交。”
10.犹发迹。
沈从文 《边城》二:“但这个大方洒脱的人,事业虽十分顺手,却因欢喜交朋结友,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,便不能同贩油商人一样大大发作起来。”
发作,指起作用或开始动作;动怒、发脾气。见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瑾瑜之玉为良,坚粟精密,浊泽而有光。五色发作,以和柔刚。”
1.送出;交付:~货。分~。印~。~了一封信。
2.发射:~炮。百~百中。
3.产生;发生:~芽。~电。~水。~病。
4.表达:~表。~布。~誓。~言。~议论。
5.扩大;开展:~展。~扬。~育。
6.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:~家。暴~户。他这两年跑买卖可~了。
7.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:面~了。~海参。
8.放散;散开:~散。挥~。蒸~。
9.揭露;打开:~现。揭~。~掘。
10.姓。
头发:毛~。须~。白~。假~。理~。
1.劳动;劳作:精耕细~。~息制度。
2.起:振~。枪声大~。
3.写作;作品:著~。佳~。
4.假装:~态。装模~样。
5.当作;作为:过期~废。
6.进行某种活动:同不良倾向~斗争。自~自受。
7.同“做”。
作坊:小器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