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科举名目的一种。始于唐开元中,迄于宋末。
科举名目的一种。始于 唐 开元 中,迄於 宋 末。
《旧唐书·陆贽传》:“年十八登进士第,以博学宏词登科,授 华州 郑县 尉。” 宋 沉作喆 《寓简》卷八:“予时欲求试博学宏词, 石林 勉予曰:‘宏词不足为也,宜留心制科工夫。他日学成,便为一世名儒。’”参阅《文献通考·选举六》、《清文献通考·选举二》、又《选举四》。
一种用来选拔学问渊博、文词卓越者的科举考试制科。参见「博学宏辞科」条。
唐.韩愈〈柳子厚墓志铭〉:「其后以博学宏词,授集贤殿正字。」
1.(量)多;丰富:渊~。地大物~。~而不精。
2.通晓:~古通今。
3.大:宽衣~带。
4.姓。
5.博取;取得:聊~一笑。以~欢心。
6.古代的一种棋戏,后来泛指赌博:~徒。~局。
1.学习:~技术。勤工俭~。我跟着他~了许多知识。
2.模仿:他~杜鹃叫,~得很像。
3.学问:治~。才疏~浅。博~多能。
4.指学科:数~。物理~。政治经济~。
5.学校:小~。大~。上~。
6.姓。
1.宏大:~伟。~图。~愿。宽~。
2.姓。
1.(~儿)说话或诗歌、文章、戏剧中的语句:戏~。义正~严。~不达意。他问得我没~儿回答。
2.一种韵文形式,由五言诗、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,起于唐代,盛于宋代。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,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,因此又叫做长短句。有小令和慢词两种,一般分上下两阕。
3.语言里最小的、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