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旁出。谓不一致。
旁出。谓不一致。
清 恽敬 《香山先生家传》:“自百氏横议,先王之道崎嶇榛莽,分裂歧出。” 清 曾国藩 《<彭尺木南畇先生遗书>后序》:“道之歧出不统久矣。 宋 之世, 朱 与 陆 分涂; 明 之世, 王 与 罗 异辙。”
分歧出去。
清.恽敬〈香山先生家传〉:「自百氏横议,先王之道崎岖榛莽,分裂歧出。」错杂不一致。如:「这篇论文观点歧出,前后矛盾,无法自圆其说。」
歧出,指本文之内文字前后不符(多指术语等)。
1.岔(道);大路分出的(路):~途。
2.不相同;不一致:~义。~视。
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~来。~去。~门。~国。~院。
2.来到:~席。~场。
3.超出:~轨。~界。不~三年。
4.往外拿:~钱。~布告。~题目。~主意。
5.出产;产生:~煤。~木材。我们厂里~了不少劳动模范。
6.发生:~问题。这事儿~在1962年。
7.出版:这家出版社~了不少好书。
8.发出;发泄:~芽儿。~汗。~天花。~气。
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~《老子》。
10.显露:~名。~面。~头。~洋相。
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~饭。这面蒸馒头~数儿。
12.支出:~纳。量入为~。
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~走。
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~戏。
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~。看不~。拿~一张纸。跑~大门。看~问题。做~成绩。